吃粽子是在什么节日(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)
原标题:吃粽子是在什么节日(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)
导读:
你可以追踪你所有的起源。又到了端午节,端午节的众多习俗中,吃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一项。但事实上,粽子不仅仅是端午节食品。之所以吃粽子,本来就与屈原无关……1为什么粽子看起来像牛角?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粽子的?目前还不能确定,但关于粽子的记载在汉代就开始出现了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指出,“糉”字的意思是:“糉,芦叶包裹的稻米”。粽是粽子的俗称。可见,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用芦叶包饭的情况
你可以追踪你所有的起源。
又到了端午节,端午节的众多习俗中,吃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一项。但事实上,粽子不仅仅是端午节食品。之所以吃粽子,本来就与屈原无关……
1
为什么粽子看起来像牛角?
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粽子的?目前还不能确定,但关于粽子的记载在汉代就开始出现了。
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指出,“糉”字的意思是:“糉,芦叶包裹的稻米”。粽是粽子的俗称。可见,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用芦叶包饭的情况。如何包粽子。
粽子当时还有一个更出名的名字,叫“焦小米”。西晋人周处在《风土记》一书中说:“一粽子,一焦粟”。所谓焦小米,“焦”是指形状像牛角,“小米”是指里面包裹着的小米,““焦小米”是指将小米包裹在芦叶或茭白叶中,制成形状。牛角的形状。这个样子可能就是原来的粽子。
徐阳《端阳故事书》中的“裹粟”
为什么它们的形状像小米和角?这和当时吃粽子的原因有关。
小米在古代经常被用来祭祀祖先。《管子》云:“天子祀太祖,以黍充之。黍,五谷之美;祖,国之重也。”这句话说明了当时的皇帝就是皇帝。小米将被用作祭祀祖先的祭品。《诗经福田》中写道:“……我以田野之祖,祈甘雨,养我黍,黍我女……以报福,长寿无疆。”!”也可以看出,早期人们是祈雨的。小米用于祭祀和祭祀,用小米做“角小米”是因为小米在祭祀中的价值。
角的形状也与祭祀习俗有关。“牛”作为农业生产时期的重要牲畜,本身就是祭祀中的重要祭品。它象征着古代劳动人民对祖先和命运最真诚的尊重和期望。由于角黍是作为祭祀食品,自然不可能每次都杀牛来取角。这样太浪费了,所以古人选择把小米包成牛角的形状,以取牛祭祀的意义。
广东河源等地流行的牛角粽可能是与古代粽子最相似的。
2
夏至是粽子的节气
如今,粽子被认为是端午节的食物,但在早期文献中,吃粽子不仅与端午节有关,更重要的是“立夏吃粽子”的习俗。至日”。
关于夏至吃粽子的记载很多:例如《风土记》说:“习惯用茭白叶包裹小米,用浓灰汁煮至烂熟,吃在粽子上。”5月5日,夏至。”在唐朝,白居易回忆起夏至,自然会怀念夏至宴上香喷喷的粽子和美味的烧鹅。可见粽子是典型的时令美食。夏至。
齐白石《端午美味图》
其实,夏至吃粽子是有其文化渊源的。夏至之时,“……正是月,日渐长,阴阳相争,生死分分。””
这意味着夏至期间,由于白天最长,所以存在所谓的阴阳竞争。阳气正盛,阴气即将升腾。用叶子包裹小米制成的“走投无路的小米”,并不是分开的,也有阴阳包裹在一起,没有完全分散的内涵。这与夏至的“阴阳斗争”特征相似。
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庆祝夏至的习俗逐渐淡化,人们逐渐忘记了夏至吃粽子的传统。屈原的传说越来越深入人心,端午节吃粽子逐渐成为主流。
3
粽子怎么和屈原绑在一起了?
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,但在他去世后的数百年里,没有任何文献记载提及屈原与粽子的关系。这就让人好奇,“吃粽子祭屈原”的传说是怎么来的呢?
傅抱石的《屈原图》
这一切都与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————吴军密不可分。
吴峻是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、史学家。他的《续七邪记》是继南宋《七邪记》之后写的一部关于六朝传说和妖怪的小说。它记载了许多传说和妖怪。故事,包括5月5日包粽子祭屈原的故事——
当时楚地人民常常用竹筒装米,抛入江中祭奠屈原。汉代时,长沙有一个人,名叫曲惠。白天,他见到屈原,屈原告诉他:“我很感谢你的牺牲,但是你扔的食物都被龙偷走了,现在你可以用苦楝叶包起来再吃。”用五色丝线系起来,龙就不敢偷了。”欧惠也照着做了,从此这个习俗就固定了下来,流传后世。
《续奇邪记》是一部奇事小说。里面的故事可能是当时文人创作的,也可能是吴峻本人创作的,真实性无从考证。
“吃粽子祭屈原”的说法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屈原的故事和他“虽九死不悔”的爱国精神越来越被后人所铭记,而粽子也逐渐成为屈原传奇的一部分。
“盛夏端午节,煮粽子。”小粽子一直在时代和文化中流传。从夏至到端午,从祭祖到祭屈原,吃粽子的意义逐渐固定下来。
如今,每到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或购买各种粽子,如嘉兴粽子、湖州粽子等;糯米粽子、黄米粽子;甜粽子、咸粽子……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粽子,而且形状各异。口味也各不相同,但它们都包裹着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。
端午节到了,粽子香。你吃过家乡的粽子吗?
撰稿|张欣
光明日报“文化寻踪”综合媒体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