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N +

生活常识1007,生活常识100题含答案

生活常识1007,生活常识100题含答案原标题:生活常识1007,生活常识100题含答案

导读: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生活常识1007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生活常识1007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当鲸鱼还没进化,在陆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?感谢邀请图注:鲸类包括不同的种类和体型,它们有同一个祖先,图片来自维基百科大家都知道鲸鱼其实是哺乳动物,它们的祖先来自于陆地……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生活常识1007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生活常识1007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当鲸鱼还没进化,在陆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?

感谢邀请

生活常识1007,生活常识100题含答案

图注:鲸类包括不同的种类和体型,它们有同一个祖先,图片来自维基百科

大家都知道鲸鱼其实是哺乳动物,它们的祖先来自于陆地,而且是些小家伙?

鲸鱼在陆地上的祖先是什么样子呢?古生物学家在印度发现的化石告诉我们真相。

图注:鲸类演化简图,图片来自网络

生物的进化,是什么驱使动物进化的呢?是为了生存。每一个动物的生存是建立在另外一个动物的死亡之上的,这个死亡的动物或植物就是另一个吃掉它的动物的食物。这就是生存,地球上生物生存的法则。

大海创造了生命,大海里有丰富的食物,随着生物的增多,大海食物不够了,许多动物在靠近岸边的地方寻找食物,慢慢的进化出了既能够在海水里生存,又能够在陆地上生存的两栖类动物,鲸鱼这时候也是如此。

陆地上生存和海里不一样,海水的浮力没有了,移动身体完全靠尾部和鱼鳍,四肢演变出来了。呼吸空气的肺也演变出来了。鲸鱼在陆地上生存下去,并且能够长期在陆地上吸收空气。

陆地上的动物越来越多,互相猎食,食物也不多了,这时鲸鱼又转向海边猎食,由于陆地上的进化优于海中的进化,鲸鱼比海中的动物优秀,更具有高超的猎杀本领,

海中的动物进化低劣,鲸鱼又返回了海中,但是陆地进化的器官肺,已经不能退化成腮,也不需要退化成腮,鲸鱼每隔一段时间就呼吸一次,这样鲸鱼就适应了海中的生存而永远留在了大海中。

都城明明一个就够了,为何大多古代王朝还实行“多京制”?

古代从周朝开始,“多京制”的传统就在我国扎下了根,但是每个时代设置陪都的原因却各有不同。各朝各代施行“多京制”原因多为以下几点:

西周以京师镐京,成周洛邑的“两京”为首,辅以岐周、周原、丰京三个“圣都”,形成实质意义上的“五京制”格局。将成周洛邑(洛阳)的地位进行提高,是为了便于周天子在此驻军,以达到压制东部不安定因素的目的,稳固统治成为西周“多京制”设置的最大原因所在。

秦朝最著名的都城为咸阳,但其同时还有着“西垂”和“雍”两座圣都,这两座圣都均为秦国先王起家时候的都城。因为历史渊源,所以将这两座城池的地位提高至其他郡县之上。

王莽的新朝定都长安,但同时选定洛阳、邯郸、临淄、宛、成都为国家的“五都”,在“五都”设置五均司市司,并将其作为五大商业中心来进行培育发展。

(一)在东汉的大部分时间里,都是以雒阳 (洛阳) 为都城,西都长安、南都宛 (南阳) 作为留都制陪都存在。长安陪都地位存在的意义在于稳固对西部的控制,但宛城并没有随邯郸、临淄和成都一样降级,而是设为留都,主要原因在于宛城为东汉开国帝王刘秀的故里。

(二)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政权,以长安、洛阳为都城,并增设并州(太原)为北都,实行“三京制”,太原的设立,其目的除掌控北方边境外,更大的还是荣耀故里。

唐代玄宗、肃宗时期,国家定都长安,并设陪都:东京洛阳、西京凤翔、南京蜀郡、北京太原。东京洛阳有唐一朝即为陪都;而西京凤翔、北京太原,其设立目的即为平叛所用;南京蜀都的设立,完全是为避难之用。

北宋设置的是少有的“四京制”,除都城汴京外,设有三个陪都:西京河南府、南京应天府、北京大名府。三座陪都距离汴京都很近,其设置的意义,是为了弥补汴京无险可守的尴尬境遇,已达到保障都城安全,以及抵御外敌进犯的目的。

(一)元朝的都城为大都(北京)和上都(内蒙古锡林郭勒盟),其设立“二京制”的目的则在于巡幸和巩固草原地区基本盘,夏日四月,元朝皇帝便从大都去上都避暑。八九月秋凉返回大都。

(二)清朝都城为北京,另有留都盛京奉天府、行都承德。其中承德避暑山庄为人们所熟识,而其作用与元朝上都大体一致,皆为避暑和控制北方之用。

谢谢邀请回答。

“多京制”一方面在中心都城外建都城作为“陪都”,便于统治,一方面“狡兔三窟”作为避难所。

从西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建都丰镐,而商朝遗老贵族不安份,多次叛乱。周公很头疼,周都在关中,而殷商旧都在中原。大多数商朝旧部都在亳(今河南商丘),相隔千里,难以驾御。于是周武在中心位置成周又建都城,把商朝遗族迁到此派重兵看管。这样分而治之,解除大患。

后来各王朝更迭,也纷纷仿效西周,除定都外另建陪都。随后衍生出2+N制,3京、4京、5京、6京都有。有的帝王除定都外,恋旧巢在出生地另建都城,便于祭祀老祖。如秦始皇大统以后建都咸阳,而他祖辈圣都在雍、西陲,因而建陪都在雍。

有的与开国皇帝有关。如满清入关灭明后,定都北平,他们的老巢在盛京,因而盛京为陪都,一为祭祀祖先,二为留后路,关内站不住脚再回关外去。建行都承德为避暑用。

二为避难。如唐朝京都长安,玄宗因安史之乱,先后将河中、太原作中都、北都,形成三京制。后以长安为中心,形成东京洛阳、西京凤翔、南京蜀郡、北京太原五京制。

五代十国后唐、后汉、后晋都实行4京制。北宋时期也实行过4京制。一般以3京5京最为多见。最多的是6京制,发五在王莽篡汉建大新时,以长安为中心,分别建洛阳、邯郸、临淄、宛、成都五京,成为商业中心,这个比较特殊。王莽瞎作,比较短命。

古代帝王实行多京制,大多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。少数作他用,祭祀只是祭祖时用,而避难则战乱时用。稳定统治时起着政治经济文化附助中心的作用。


感谢邀请。

按照一般人的理解,都城确实是一个就够了,正如我们今天的首都只有一个北京是同样的道理,感觉是真没有必要再多搞出来一个首都。

但在中国历史上,确实有很多朝代都实行的是多京制,比较出名的有周王朝的宗周和成周,燕国的下都武阳,唐朝的东都洛阳,西夏的西平府灵武,元朝的大都,上都,中都等。

按照绝大多数学者们的观点,中国的多京制严格来说就是形成于西周时期,即宗周和成周。

周武王推翻商朝后,定都镐京,但为了便于控制和镇抚东方的商朝旧部,便将他们集中安置在洛邑,成王继位后,“使召公复营成周,武王之意”,于是完成了成周的兴建。

在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前,宗周一直是主要都城,周平王东迁洛邑后,才完成了主次的颠倒。

关于多京制的原因,无外乎就是政治经济军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。

如周成王完成成周洛邑的营建,就是政治因素占了主要部分,他是为了镇抚东方,管理商朝后裔而建。

经济因素则要数隋唐的东都洛阳,当时的洛阳是南北经济的交汇地,商贸繁荣经济发达,是全国的重要城市,因此才会受到格外的重视。

军事因素则要以燕国的下都武阳为例,燕下都位于今河北易县,是战国中期燕昭王所建立,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它西依太行山,南邻易水,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势来应对来自南部赵国和燕国的侵扰。
如今世界上同样有许多国家实行多京制,如南非的行政首都为比勒陀利亚,司法首都为布隆方丹,立法首都为开普敦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活常识1007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生活常识1007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 生活常识225,生活常识科普知识大全
下一篇: 六月是初夏还是盛夏啊(六月属于初夏还是盛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