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,屠苏指的是什么(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是指什么)
原标题: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,屠苏指的是什么(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是指什么)
导读:
“春风送暖屠苏”出自王安石《元日》:鞭炮声标志着岁末,春风送暖屠苏。千家万户总是以新桃换旧符。这首诗是王安石初任宰相、搞变法时写的。描写了元旦这一天激动、欢乐、焕然一新的感人场面,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创新的思考
“春风送暖屠苏”出自王安石《元日》:
鞭炮声标志着岁末,春风送暖屠苏。
千家万户总是以新桃换旧符。
这首诗是王安石初任宰相、搞变法时写的。描写了元旦这一天激动、欢乐、焕然一新的感人场面,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创新的思考和感受。
“春风送暖屠苏”一般解释为“迎着和煦的春风,欢饮屠苏酒”。
屠苏,即指屠苏酒。过年喝屠苏酒是一种古老的习俗。大年初一,全家喝这种用屠苏草泡过的酒,可以辟邪、避瘟疫、求长寿。
这个解释已经是约定俗成的,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异议。正如“杜康”指的是美酒,“屠苏”指的是屠苏酒。我们甚至不需要解释。
屠苏确实是指药酒,但《元日》中也有同样的意思吗?
事实上,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。
“春风送暖”说起来容易,但如果“屠苏”指的是屠苏酒,那么“进”字怎么解释呢?因为春风使屠苏酒暖?我不能说蔡斯。暖暖的春风里“喝”屠苏酒?谁喝酒?如果省略了主语,主语春风岂不是和省略的主语发生冲突了?诗人语言的特点也不允许句子有双重主语,这是一种语言障碍。
据唐代韩鹗《岁华吉历》记载,屠苏是草堂的名称。据说,古时曾在此隐居的一位名医,每到除夕夜,都会给附近各家各户送一包草药,嘱咐他们将其装进布袋里,缝好,扔进屋里。井,并在元旦从井里打水。拿起高脚杯里的酒,让大家喝一杯,这样一年就不会发生瘟疫了。
人们得到这个药方,却不知神医的名字,只好以尼姑屠苏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药酒。
可见,“屠苏”是由屠苏草衍生出小屋之意。屠苏酒因茅草屋的古名而得名。后来建筑发展起来,人们不再住茅草屋了。但梁上仍画有屠苏,以示对过去的尊重。杜甫《槐叶冷涛》诗云:“愿随金锄头,与锦屠苏同行。”邱兆敖解释道:“金都宿是皇帝的府邸。”
可见,屠苏已成为宅子的雅称。
这是有道理的。“春风送暖入屠苏”,春风送暖入储藏屠苏酒的屋子,或者说春风送暖入屋,大家一起喝屠苏酒。
虽然结果是一样的,但我们了解过程。
很有趣。